会议名称:2009中国木文化研讨会暨云南木文化展示会
会议时间:2009年11月28日-29日
会议地点:云南·昆明 西南林学院
嘉宾简介:贾殿生 绥芬河市木材行业协会 秘书长
报告内容:
我国木材市场全面放开后,经历了三年的大起大落,自一九九三年下半年起受国内“宏观调控”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受了五年的“低速期”。
从九八年开始,木材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九八年洪灾后,国家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国内资源大幅度减少,国家为鼓励木材进口,从九九年起实行“零关税”政策,大量进口木材涌入国门。二是,九十年代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环保上的低门槛,吸引大量的外资流入国内,从而带动了国内木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如,胶合板、家具、地板、木门等木制品工业迅速崛起,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以出口为导向的木制品工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超常规发展的行业。目前我国人造板产量具世界第一位,家具出口量世界第一位,仅07年我国进口木材原料(原木、锯材、胶合板、单板、刨花板、纤维板)4,483万立方米,是98年进口量945.7万立方米的4.74倍。原料的进口,产品的出口对推动我国木材行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实行天保工程后对各林业局,限采、限伐使得进口木材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氛围,俄罗斯是我们木材市场全面放开后进口木材的第一大门户,俄罗斯森林面积达2.5亿公顷,木材蓄积量89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四分之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世界上惟一尚未充分开发的森林资源宝库,森林覆盖率45%,近半数为成熟林,木材蓄积量达22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木材蓄积总量的26.6%。绥芬河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哈巴夫斯克边疆区森林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5%和64%,木材蓄积量分别为52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树种十分丰富,品质明显优于非洲、美洲材。
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绥芬河积极利用口岸优势和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扩大俄罗斯木材进口量,几年来进口不断增长,2000、2001、2002年三年进口量不超过150万立方米,此后,进口量逐年攀升,2003年进口量就达到了570万立方米,2004年600万立方米,2005年685万立方米,2006年700万立方米,2007年820万立方米,2008年由于俄罗斯出口政策的调整和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量有所下降,达到693万立方米。今年4月份木材进口量又有所回升,特别是板材过货量超过开放以来进口板材的总量。木材进口量的攀升一方面得益于绥芬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关条件,提升口岸运能,同时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国内同行业的支持,2001年12月26日,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批准绥芬河为黑龙江省唯一的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口岸,加工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吸引了国内知名木材加工企业纷纷在绥芬河市成立办事处,大量购进俄罗斯木材。
2004年由中国木材流通协会、绥芬河市政府、绥芬河市木材行业协会主办,俄罗斯滨海边区木材协会、上海市木材协会协办在绥芬河举办了有国内150多家知名企业和俄罗斯、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驻华使馆商务代表及商务参赞参加的中俄木材贸易洽谈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铁路口岸现场和木材加工企业,代表们对绥芬河市的木材行业快速发展,赞叹不已,从而提高了口岸的知名度。
会后大量的木材经销商云集绥芬河市,从事木材进出口和加工业,使绥芬河市逐渐成为最大的俄罗斯进口木材集散地。于是,一大批粗放型的加工企业开始遍地开花,最多时,全市各类木材加工企业达到七百余家,可想而知,作为一个仅只有十余万人口的小城市,木材加工业处于一个何等重要的位置。由于粗加工企业众多,行业竞争进一步激烈,特别是粗加工的利润远远落后于精深加工,而且粗加工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木材协会协同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实施木业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鼓励木材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扶持加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在几年内,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不但站稳了国内市场,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企业的产品不仅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等地,还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绥芬河市木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正当一些加工生产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时,“寒流”不期而至。2006年6月1日,俄对原木出口关税上调6.5%,达4欧元/立方米,加之国内铁路运费增长,导致木材进口成本增高,迫使一些木材商人纷纷离去,也使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纷纷倒闭关门。同时,一些木材深加工企业由于成本增加和企业投资规模过快,也遇到了资金瓶颈问题。2007年7月1日,俄罗斯原木出口再次上调关税,原木关税上调到20%,每立方米不低于10欧元。从2008年4月起,税率提高至25%,不低于每立方米15欧元。从2009年1月起,税率提高至80%,每立方米不低于50欧元。
面对俄罗斯出口原木关税的不断增加,经销商和企业成本不断增高。2007年初,木材协会和市政府多次与企业座谈提出了木材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向产品高附加值要效益。同时,一些木材深加工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做到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形成一体化,走产业联动的路子。为了把木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发挥产业的聚集和联动效应,我们设立了以引进规模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木材工业园区,陆续建立了南木材、孙家沟、海关沟等木材加工园区,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宽松、灵活的发展环境,木材加工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品需求量减少,加工企业的出口订单不足,同时面临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使得木材加工企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截止2009年4月底全市共有木材加工企业573家。投资规模超过千万元的企业45家,投资超5000万元以上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5家。在573家企业中处于开工状态的400家,开工率达70%。木材年加工能力可达450万立方米,精加工能力可达50万立方米,烘干能力可达70万立方米,木材企业实际落地加工能力为360万立方米,木材产品主要销往北京、重庆、福建等国内市场和日本、美国、南韩、欧洲等国际市场。
受俄罗斯政策调整影响,俄罗斯进一步提高木材关税,阔叶材进口关税平均上涨近100欧元,板材关税也有了不同程度上涨,进口俄产原木成本进一步加大,绥芬河市的木材行业形势变的越发严峻。今年1—4月份,绥芬河口岸进口原木232.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8.5%,进口值为2.8亿美元,下降46.4%,占同期绥芬河口岸进口总值的60.3%,6月份进口俄罗斯原木36.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8.3%。
虽然说近几年绥芬河市木材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具备生产终端产品能力的企业还不够多。木材产业主要产品有集成材、地板块、家具半成品、实木桌椅等,其中大部分是半成品,整个产业群还处于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过渡阶段,缺少终端产品产业链条的填充。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品牌产品。木材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木材粗加工企业占据比例大,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只有20家,缺少品牌产品作支撑,导致多数木材企业产出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进而企业效益低、利润低的局面。三是制材加工的标准还不够规范。木材加工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在制材的标准上还不够规范。四是管理粗放,人才匮乏。多数木材企业属于粗放型的管理经营模式,普遍缺少经营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人才、翻译人才和国际贸易人才,导致企业因为缺乏有效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缺乏外贸常识不能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授信等级低下,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大。虽然绥芬河市木材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木材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一是受口岸的优惠政策逐渐弱化的制约。随着我国入世进入贸易时代后,与全球经济的逐步接轨,2003年国家取消了边贸进口20种商品的双减半政策,2004年9月1日起,“双倍抵扣”政策也停止执行,口岸开展边境贸易进口木材优势进一步降低。二是受俄方原木出口税收政策的制约。俄罗斯政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调整频繁,近几年来已多次调整原木出口关税,对口岸木材进口企业影响较大。三是受俄罗斯木材行业管理政策的制约,目前,俄方海关、林业、边防等五部门正在打击自俄境内出口黑材工作,并且俄方将清理整顿俄境内原木出口装车站点。受以上政策影响,我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木的成本将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进口原木贸易受到影响。四是受通关瓶颈的制约,目前,绥芬河市铁路口岸的吞吐能力为1000万吨,增长空间不大,因此,在铁路运输能力影响下,将对绥口岸进口木材总量的增长速度产生影响。五是受工业用地紧张的制约。目前绥芬河市的土地面积总计460平公里,已占用的工业用地为138公顷,工业用地十分紧张,有很多项目因为缺少土地而搁置。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俄罗斯关税上长,面对国内外木材市场的萎缩,绥芬河市木材行业协会会同市委市政府迅速及时地出台了扶持木材企业的多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领导干部对口包扶百强企业的实施方案,为困境中的木材企业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绥芬河的企业家不是选择冬眠而是选择冬泳不是选择退却而是选择开拓,他们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利用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让木业之都的品牌永远唱响百年口岸绥芬河。
同志们,朋友们,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舞台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人才、资源的较量和搏弈。在资源为王的时代,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的战略优势愈发明显。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稳定的确立,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开拓俄罗斯市场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相信,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积极进取沉着应对,牢牢把握中俄贸易的切入点和主动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iwcs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