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传统音乐表演

缅甸传统音乐表演

Feb 24 2023

  在2018年缅甸•曼德勒“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上,来自当地的乐队为观众们带来了传统的缅甸乐器和音乐表演。   2018世界木材日——缅甸•曼德勒大型庆祝活动在曼德勒市政厅隆重举办。为期3天的活动中,40余位国际嘉宾与缅甸当地的音乐家、艺术家和匠师一起,通过木雕创作比赛、竹木雕刻展示、木民俗工坊、音乐节、木旋演示、儿童木育、木与生活摄影展以及植树活动来展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种生活方式。

...more
墨西哥Mez-Me乐团表演

墨西哥Mez-Me乐团表演

Feb 02 2023

  在2018年柬埔寨暹粒“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上,墨西哥Mez-Me乐团为观众们带来了传统的阿兹特克音乐舞蹈表演。   Mez-Me是一支来自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乐团,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他们所有的表演和音乐旋律都是依靠祖传的乐器和道具(huēhuētl, teponaztli, tlapitzalli, ayoyote, quena)。作为一个音乐团体,他们努力复兴自己的传统语言、乐器、舞蹈和诗歌,通过音乐来表达先祖的理念与信仰。

...more
西非Aaninka乐团:“面具”的传说

西非Aaninka乐团:“面具”的传说

Aug 18 2022

  影片是由Aaninka 乐团演绎的非洲地区关于“面具”的传说。   随着森林数量的减少,一场严重的干旱之后,两个相邻的村庄遭受到缺水之苦。这两个村庄一直在互相争斗,试图控制那片仍有树木生长的地区。   一天,两个村庄的人在森林里相遇并打了起来,一个精灵从森林里出来阻止了他们。精灵把他们带到“面具”前,人们相信“面具”可以带来雨水,保护他们并为所有人带来足够的食物。   “面具”从圣树中出现,大家一起跳舞敬拜神灵,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面具”重建了和平,赶走了干旱、歉收、不明原因的死亡、流行病,恢复了社会秩序。   最后,“面具”种植了一棵树作为和平的象征,并邀请村民们重新造林,为了子孙后代更换掉枯死的树。     

...more
西非传统乐器和舞蹈Djeboloye

西非传统乐器和舞蹈Djeboloye

Jul 29 2022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科特迪瓦举行的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中,Louwaha乐团带来了西非特色乐器葫芦弦琴和非洲木琴演奏和精彩的舞蹈。

...more
西非科特迪瓦传统舞蹈Boloye舞表演

西非科特迪瓦传统舞蹈Boloye舞表演

Jul 20 2022

  在科特迪瓦举行的世界木材日庆祝活动中,Waraniéné乐团表演了塞努福( Sénoufo)人的传统舞蹈 Boloye 舞。过去这是一种葬礼舞蹈,现在是一种欢乐的舞蹈,但依旧保持了其神圣的性质。   Boloye 舞,也叫豹男舞,这是由跳舞时所穿的服装而得名。 舞者身穿特制的“豹服”,这种服装非常不合身,但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穿着这种服装的人会在葫芦单弦琴的伴奏下表演一系列不同的杂技。

...more
马林巴乐器介绍

马林巴乐器介绍

Jan 07 2022

  马林巴(marimba)是世界上广泛流行,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旋律型打击乐器。它起源于非洲,约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传入美洲。八、九十年代初这个乐器才出现在中国。马林巴主要由木质音板和共鸣管组成,通过特制的专用琴槌敲击音板自然发声以产生音调,键盘排列与钢琴一致。   视频中,留美青年打击乐演奏家王申介绍了马林巴的材料、结构、音色和演奏方法等,观众可以对马林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more
马林巴演奏《即兴曲》

马林巴演奏《即兴曲》

Jan 05 2022

  马林巴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非洲,约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传入美洲。八、九十年代初这个乐器才出现在中国。马林巴主要由木质音板和共鸣管组成,通过特制的专用琴槌敲击音板自然发声以产生音调,键盘排列与钢琴一致。   “王家训打击乐团”成立于1999年,是由留美青年打击乐演奏家王申领衔的一支国际化打击乐表演团体。乐团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乐团的演奏风格多元化,囊括了古典、现代、拉美、爵士、非洲、民族等音乐元素;演奏的曲目除打击乐经典作品外,还有原创的音乐,演奏形式不拘一格。   《即兴曲》是一首即兴演奏的作品。此曲分为三个部分,视频中演奏的是乐曲的高潮段落,演奏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灵感,运用马林巴的自然声音和广泛音域来表现视频画面上此起彼伏、延绵不断的太行山脉。   演奏者:   王申  

...more
马林巴演奏《铃声变奏曲》

马林巴演奏《铃声变奏曲》

Dec 22 2021

  马林巴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非洲,约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传入美洲。八、九十年代初这个乐器才出现在中国。马林巴主要由木质音板和共鸣管组成,通过特制的专用琴槌敲击音板自然发声以产生音调,键盘排列与钢琴一致。   “王家训打击乐团”成立于1999年,是由留美青年打击乐演奏家王申领衔的一支国际化打击乐表演团体。乐团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乐团的演奏风格多元化,囊括了古典、现代、拉美、爵士、非洲、民族等音乐元素;演奏的曲目除打击乐经典作品外,还有原创的音乐,演奏形式不拘一格。   《铃声变奏曲》是一首由经典手机铃声为主题创作的即兴演奏变奏曲。乐曲采用两人演奏一台马林巴的形式,通过变换演奏位置和即兴独奏的方法使音乐的主题拓展更加丰富,视听性更具魅力。   演奏者:   王申   高晨旭

...more
“绿绮丝桐”古琴演奏《阳关三叠》

“绿绮丝桐”古琴演奏《阳关三叠》

Dec 10 2021

  古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取法天地,始作古琴。琴,作为中国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简单的乐器,更多的是君王礼乐化民、治国平天下的载道之器,亦是文人雅士静心养性,以琴悟道的修身之器。   “绿绮丝桐”是由来自中国扬州的古琴非遗传承人樊继健女士和她的几位热爱中国传统丝弦古琴的学生组织起来的一个民间传统琴乐组合。该琴乐组合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古琴文化为已任,经常在当地及周边城市做各种公益演出。   琴曲《阳关三叠》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乐曲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伤感别离之情。   “绿绮丝桐”古琴组合成员   樊继健   徐勤   陈春香   祁娟   丁立

...more
砀山唢呐乐团演奏《凡字调》

砀山唢呐乐团演奏《凡字调》

Nov 19 2021

  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之一,唢呐之音粗犷豪放、刚柔并济,能够将欢乐喜庆或悲痛的不同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唢呐在砀山地区非常盛行,这里享有“唢呐之乡”的美誉。朱海宽先生和朋友组成的砀山唢呐乐团经常在各地演出,他们的曲目和表演技能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凡字调》表达了劳动或者庆典场合欢快喜悦的情感,它是中国皖北最著名的唢呐曲目,具有非常鲜明的当地民族色彩,还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深受民众的喜爱。   砀山唢呐乐团   唢呐:朱海宽   笙:李强  孟凡征   梆子:刘红艳   镲:高英

...more

Create Account



Log In Your Account